对于许多初次接触IGCSE课程的学生来说,这一体系既充满期待,也暗藏挑战,尤其是像经济学这样的科目,更是让不少学生倍感压力。那么,IGCSE经济学到底难不难?新生又该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呢?
一、语言、概念、逻辑三重门槛
很多学生在踏入IGCSE经济学课堂的第一天起,就感受到与国内课程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结构。首先是语言障碍。IGCSE课程全英文授课,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,不仅要理解经济概念,还要用英文进行笔头表达,写分析、论述和评估,这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极高。
其次是概念抽象性强。经济学虽贴近现实生活,但其核心概念(如机会成本、边际效益、市场失灵等)往往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。学生若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思维,很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吃力。
再者,IGCSE经济学强调分析能力与评估能力,这要求学生不仅要“知道”,更要“理解”、“解释”并能“做判断”。很多初中刚升入IGCSE阶段的学生习惯了“背知识点、做选择题”的模式,面对“Discuss”或“Evaluate”的开放式问答题时,往往无从下手。
二、从应试转向思维训练:认知方式的转变
与国内课程强调知识记忆和标准答案不同,IGCSE经济学更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。学生要习惯从因果关系出发去分析经济行为,习惯以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,并在结构清晰的文字中表达自己的见解。
例如,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“政府为何对某类商品征税”,不仅要说出税收的目的(如增加政府收入、减少负外部性),还要评估该政策对消费者、生产者、政府及社会福利的影响。这种分析和评估的过程,不仅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也检验其逻辑能力和表达水平。
因此,学生在适应IGCSE经济学时,最关键的不是一开始就去追求高分,而是尽快调整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,逐步建立起对经济现象的结构化理解。
三、新生如何有效适应IGCSE国际课程
1.打好语言基础是前提:经济学术语和学术表达是跨不过去的门槛。新生在刚开始时,应主动积累经济学常用词汇,多看原版教材和英文范文,训练“用英文思考”的能力。
2.构建知识框架是关键:IGCSE经济学内容并不繁杂,关键在于逻辑清晰、概念分明。建议学生根据教材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知识结构图,将各章节内容内在关联梳理清楚,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理解。
3.提升写作能力是核心突破口:考试中的高分题往往是开放性题目,因此写作能力至关重要。学生应多练习经济类写作,学会用“Point-Explain-Example”结构组织答案,尤其要在“评估”题中训练权衡利弊、做出判断的能力。
4.主动提问与参与课堂讨论:国际课程强调课堂互动,新生应转变“被动听讲”的习惯,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、表达见解,这不仅能加深理解,也符合IGCSE评价体系中对“批判性思维”的重视。
5.借助资源,寻求外部支持:初期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IGCSE经济学教材、网课平台、过往真题进行系统学习,也可以请教澜大教育经验丰富的IGCSE课程老师或参加辅导班,缩短适应期。
四、心态调整同样重要
最后,不得不提的是心态问题。初接触IGCSE经济学的挫败感是普遍现象,但学生切不可因此气馁。要明白,这门课程考察的,不仅是知识能力,更是一种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过程。只要方向正确、方法得当,坚持一段时间后,多数学生都能迎来突破。
总之,IGCSE经济学并非高不可攀,但它确实需要学生从语言、逻辑、方法到心态的全面转变。对新生而言,适应IGCSE课程是一场认知上的“升级”,也是走向更广阔世界的一次挑战与成长。如果你需要,澜大教育可以提供一些IGCSE经济学备考技巧或常见高频考题分析。
电话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黄浦区汉口路266号申大厦11楼
交通:地铁2、10号线南京东路站3号口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