澜大新橙2025年AP高分学员Q&A系列最年轻学霸来了!今天澜大教育邀请到了澜大新橙2025年最年轻AP
5分得主——来自北京国际学校8年级的S同学。S同学最牛的战绩远不止是1个AP 5分那么简单,而是天才少年崭露头角。今年TA连续拿下:
·AMC 10A、10B前5%
·AIME 8分
·USABO超金
·BBO金奖
·AP生物5分
来看看学霸本人的学习经验分享吧!
一、北京8年级学员竞赛+AP双丰收
【备考时间线】
·8年级(10月底)
决定同时准备USABO、BBO、AMC
报名澜大新橙USABO+BBO+AP生物融合课程
·8年级(11月)
AMC 10A和10B竞赛
·8年级(1月)
AIME竞赛
·8年级(4月)
USABO、BBO竞赛
·8年级(5月)
AP生物大考
1.为什么低年级就挑战高难度竞赛?
我在校内学习时,始终保持着各科的均衡发展,每一门科目都能稳步推进,扎实的基础和不错的绩点也让我有了更多探索的底气。
同时,我对理工科有着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热爱,这种喜欢就像一种动力,总推着我想去看看更深处的世界。
之所以在低年级就尝试这些考试,对我来说,首先是兴趣在牵引——理工科里那些更复杂的逻辑、更专业的知识,让我忍不住想去钻研。
其次,我也希望借由这些学习,把校内学到的基础知识挖得更深,从更有深度的角度去理解学科本质,让自己的认知再往上走一个台阶。
从长远来看,我一直很喜欢生物或理工科专业,也想通过这些考试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。
这更像是一次对自我潜力的试探,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未来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,为之后的方向选择积累一些实实在在的判断依据。
2.为高中节约出的时间会做什么?
就像前面说的,我这么做不是为了给高中“节约时间”这种功利性的目的。
更多是当下的兴趣在推着自己往前走——当对理工科的知识产生强烈好奇时,就想立刻去探索更深的内容,就像遇到一本好看的书,总想一口气读到结尾,这种冲动不是为了“省出时间”,而是单纯想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。
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确实能让校内学到的基础内容得到深化,可能会让未来接触同类知识时更得心应手(也许这就是节约时间吧),但这更像是一种“副产品”。
对我而言,核心还是享受探索的过程:通过这些进阶学习,看看自己能在感兴趣的领域走多远,能不能真正理解那些更复杂的原理,这种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和对学科的深入触摸,才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3.高中阶段的学习重心会放在哪里?
高中阶段,我计划在保持校内GPA稳定优异的基础上,继续深耕自己热爱的理工科领域。
同时,标化考试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部分,希望能利用之前积累的学习节奏和方法,高效准备并取得理想成绩,把节省出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探索上。
除此之外,我也想给爱好留出足够的空间:无论是沉浸在音乐里的旋律中,在戏剧舞台上体验不同角色,还是在游戏世界里探索创意与逻辑的结合,这些都是我想好好经营的“小天地”。
毕竟,学习之外的热爱能让生活更丰满,也能在忙碌中找到平衡的节奏,让高中生活既有学术的深度,也有兴趣的温度。
4.AP的申请效力足够支撑到申请吗?
关于AP的申请效力,网上和老师说法不一,不过我现在不纠结这个。就算到时候效力不延续,有必要再考一次就行,毕竟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不会过期的。
5.竞赛和AP你会推荐怎样的学习顺序?
我还是会选择先学USABO和BBO,再学AP生物。
主要是因为三者的考试范围和深度有明显差异:
USABO的难点主要在内容上,考察的知识深度较高;形式以单选题为主,相对直接。
BBO的挑战更多体现在形式上,题型多样且灵活,对读题能力和知识应用的结合要求很高,需要快速理解题干并匹配知识点。
AP生物可以看作是前两者的“简化融合”:内容难度低于竞赛,形式上既有较基础的选择题,也包含6道侧重应用理解的简答题,和BBO一样注重知识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,但整体复杂度更低。
先攻克竞赛内容,相当于把学科的核心逻辑和深层知识掌握了,再回头学AP时,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竞赛知识的简化或延伸,理解起来更轻松,刷题时也能更快抓住考点,相当于站在更高的基础上往下梳理,效率会高很多。
三、竞赛学习Q&A
1.身边同学都这么超前学竞赛吗?
身边同学的学习节奏确实各有不同,大部分还是跟着校内进度稳扎稳打,把基础夯实。
不过,也有一些同学会像我一样,在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主动深入探索。比如有人痴迷编程,会提前啃更难的算法书;有人喜欢化学,会自己研究进阶实验原理,其实也算是大家说的“超前学习”。
但对我来说,不太愿意用“超前”这两个字来定义这种行为。因为在我看来,这更像是一种基于兴趣的自然延伸——当你真心喜欢一个领域,就会忍不住想知道更多、钻得更深,就像喜欢打球的人会主动练更多技巧一样,是发自内心的探索欲在驱动。
而且,这种探索本身也是一种挑战,能让自己跳出舒适区,看看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。它未必是“好”或“不好”的标签,关键在于是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,有没有和自身节奏匹配。
只要不是被推着走,而是自己愿意往前多走几步,这种对知识的主动追寻,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。
2.选择这两个生物竞赛的原因是?
我是听高年级学长学姐推荐知道澜大新橙的。
一开始我只想学AP生物,当时对BBO和USABO并不了解。但上了一节课后,老师觉得我有潜力挑战竞赛,建议我试试,于是我转到了AP+竞赛的融合班。
事实证明,学竞赛对AP生物的学习确实有很好的“助推作用”——竞赛知识的深度拓展,让我对AP的核心内容理解得更透彻,学起来也更得心应手。
3.融合课程的优势在哪里?
我觉得融合课程能一举两得,既能同步搞定标化和竞赛,内容体系清晰不杂乱,知识覆盖也很全面。
老师的课程安排很合理,背专业词汇时完全没压力,不会有一节课堆积太多新词、根本记不完的情况。
课堂上老师还会结合PPT画图、拆解关键词汇,完全没有一页页翻PPT念课的枯燥感,学起来很投入。
课后我会认真完成作业,遇到不懂的题目及时向老师请教,确保每个疑问都能弄明白。课上记的笔记我会反复翻看,还额外整理了大量补充笔记,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。
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我也会抽时间读,边读边画思维导图,梳理知识框架。
像那20种氨基酸这类需要记忆的内容,我专门做了记忆卡片,利用碎片时间随时拿出来背,慢慢就记牢了。
4.生物竞赛Tips
USABO以单选题为主,遇到不会的题确实没太多技巧,会的题能快速判断,不会的就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,再从剩余选项里结合知识储备做最合理的推测。
BBO里让我觉得有挑战的是系列对错题,这类题需要反复翻看前面的题干,很容易打乱节奏。我当时的办法就是沉住气,做题时高度专注,每道题都仔细核对题干信息,尽量让自己在稳定的状态下理清逻辑,避免因慌乱出错。
面对题海我的策略是先快速通览题目,会的题果断作答,争取节省时间;不确定的就记在草稿纸上做标记,等全部过完一轮再回头细想。遇到需要反复对照前面题干的对错题,会特意放慢一点节奏,确保核对准确。
考前我也做了针对性准备,比如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做题,让自己提前适应题量和节奏,这样进考场后能更快进入状态,避免因紧张影响速度。
5.对于两个竞赛的结果满意吗?
对两个生物竞赛的成绩,我真的挺满意的,甚至超出了预期——毕竟是第一次参加,而且考试难度不低,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惊喜了。
四、AP学习Q&A
1.AP生物的学习策略
课程是边学边推进的,前期刷题时间不多,主要精力在学习、复习和背诵,还会按老师建议做些拓展阅读;
4-5月冲刺时,跟着老师梳理关键模块(比如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这些高频考点),之后集中刷题,遇到不懂的及时找老师答疑。
Rico老师教得特别好。生物分支多、知识点杂,但老师总能把每个板块讲得清晰透彻,还特别有耐心。
他的指导也很关键:生物需要关注的内容多,没人点拨容易抓不住重点,总能帮我聚焦核心考点,让学习少走很多弯路。
对于需要背诵的内容,老师也会明确区分:哪些是竞赛里要重点记的,哪些现阶段了解即可、不用急着背,这种规划让记忆效率高了很多。
此外,老师和助教给的材料、布置的作业都很贴合考点,针对性很强;每次提问,反馈都特别及时,有疑问能马上解决,这对我巩固知识帮助很大。
AP考试的成绩则在预料之中,考完就感觉发挥得还不错,也和老师沟通过答题情况,或许是有了竞赛打下的基础,整体答题时更得心应手,所以这个结果也算是水到渠成。
2.对澜大新橙有什么想说的?
首先老师专业度很高,知识点讲得透彻又好懂;其次整个学习进度把控得很合理,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,不管是知识难点还是情绪上的困惑,老师和助教都能及时回应,耐心解答,让人觉得很安心;哪怕考试结束后,老师也会持续跟进反馈,给予鼓励。
这种从学习到心态都能兼顾的支持,确实让人觉得很靠谱,所以很愿意推荐给别人。
助教主要负责答疑和讲解作业,也会提醒我按时完成任务。
我从AP班转到竞赛融合班后,需要补学一些竞赛班之前的视频课内容,这部分助教盯得很紧,会督促我尽快补完,帮我跟上进度。
他们还会主动分享竞赛或AP的相关资讯,比如题型变化、准考证领取等信息。学习中遇到困惑时,助教能耐心倾听,帮我缓解压力;
同时会及时和家长沟通我的学习情况,让家长了解进度,省去了我额外解释的功夫。像竞赛报名、AP考场安排甚至住宿预订这些琐事,助教也会第一时间联系我和家长,提供具体帮助。
电话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黄浦区汉口路266号申大厦11楼
交通:地铁2、10号线南京东路站3号口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