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多数计划攻读海外MBA项目的学生来说,GMAT是迈不过的一道坎。尽管它不像GRE那么“万金油”,但在商学院申请中依然具有极高的权重。问题是,很多考生在开始备考GMAT时都会陷入一个共通的困境——目标明确但路径模糊,时间紧迫却效率低下。那么,如何制定一套科学、可行、具备弹性的GMAT备考计划?如何合理安排每日、每周、每月的学习时长?这篇文章将从考生的实际痛点出发,帮你理清思路,找到方法。
一、GMAT备考的三大痛点
1.时间不足,学习无法系统推进:很多GMAT考生都是“职场人”或在校学生,日常有繁重的工作或学业任务,留给备考的时间有限。时间碎片化带来最大的问题是:无法沉浸式学习,进度总是被打断,久而久之导致效率低、压力大、信心崩。
2.方法不当,事倍功半:GMAT是一门逻辑性极强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考试。许多考生初期将其误当作英语考试对待,死磕词汇、猛刷题目,却忽视了解题思维的训练和考试机制的掌握,导致备考时间投入不少,分数却不理想。
3.缺乏整体规划,备考无从下手:“我要考GMAT,但不知道从哪开始”、“这周要学Verbal,但Quant还没复习”、“每天学三小时,可到底该学什么”——这些是考生们经常面临的真实困境。归根结底,是缺乏一个阶段明确、目标具体、进度可控的备考计划。
二、GMAT备考计划的科学结构
一个有效的GMAT备考计划,通常需要涵盖三个关键阶段:
阶段一:基础夯实(约4-6周)
目标:补齐语言与逻辑基础,构建解题框架。
1.Quant部分:梳理常见数学知识点(代数、数论、概率、几何),同时开始思维训练,学会识别题干逻辑。
2.Verbal部分:建立SC语法知识体系,掌握CR推理题型逻辑模型,熟悉RC阅读的结构与节奏。
3.学习安排:每天建议投入2-3小时,每周20小时左右。此阶段建议学习资料以OG、官方Prep为主,避免刷题成瘾。
阶段二:强化提升(约6-8周)
目标: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性,构建稳定的策略体系。
1.开始按题型逐步刷题,同时记录错题,进行反思与总结。
2.强调时间管理,逐步训练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题目的能力。
3.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,检验阶段性成果。
4.学习安排:此阶段建议每日学习时间提高至3-4小时,每周25小时以上。
阶段三:冲刺实战(约3-4周)
目标:全真模拟+心理调试,调整节奏进入考试状态。
1.每周至少2次全套模考,模拟真实考试场景。
2.重点复习错题本、总结笔记,对易错题型查漏补缺。
3.适当调整作息时间,保证考试当天状态最佳。
4.学习安排:建议每日3小时以上,但注意劳逸结合,不可“疲劳作战”。
三、学习时长的个性化规划建议
并非所有考生都需要120小时或200小时的标准答案,学习时长应当与以下因素联动调整:
1.当前英语水平:基础越好,所需时间越短。特别是在Verbal部分,英语思维成熟者更具优势。
2.目标分数:从650到750是两个备考逻辑,目标分越高,对精度、速度、策略的要求越严苛。
3.工作/学习状态:是否能固定每日学习时间?是否有长假集中备考?这些都影响节奏安排。
4.学习能力与习惯:有的人擅长结构化学习,一天3小时效率极高;有的人则需长时间重复练习才能稳定掌握。
建议方案如下:
1.在校学生(基础中等)总备考时间:200-250小时;每日学习时长:3-4小时;推荐周期:3-4个月
2.上班族(时间有限)总备考时间:180-220小时;每日学习时长:2-3小时;推荐周期:4-5个月
3.时间紧张考生(冲分)1总备考时间:50小时左右;每日学习时长:4-5小时;推荐周期:2个月冲刺
四、几个实用建议
1.设置阶段性目标:每周/每两周设立明确目标(如SC正确率提升至80%),有利于评估效果、及时调整。
2.建立错题本+复盘机制:仅刷题不思考=“伪学习”,而深度复盘能将“被动输入”转为“主动掌握”。
3.利用碎片时间+整块时间搭配:通勤时可听OG音频、回顾错题,周末安排整块时间系统学习。
4.保持心理弹性:GMAT备考是“马拉松”,不是“百米冲刺”,过程波动正常,保持信心最关键。
GMAT是一场对思维方式、语言能力与时间管理的综合考验。它不仅仅考你“会不会”,更在考你“怎么想、怎么解、怎么规划”。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,不仅能提高分数,更是一种对未来高强度学习生活的预演。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理清方向,找到节奏,走上高效备考之路。愿每一位努力的你,都能在GMAT的战场上旗开得胜!
电话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黄浦区汉口路266号申大厦11楼
交通:地铁2、10号线南京东路站3号口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