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备考GMAT的过程中,很多中国学生普遍会有一种误区:“我是理科生,GMAT数学不就是小学和初中水平吗?”然而,真正做起题来才发现,时间不够用、陷阱太多、题干复杂、语言干扰、正确率起伏大……这些成为困扰考生拿到数学高分的真正痛点。本文将从痛点出发,逐一解析如何科学备考GMAT数学,实现真正的高分突破(Q50-51)。
一、会而不对——“知识”掌握但“题”不会做
很多考生自认为数学基础不错,但刷题时频频出错。原因在于:GMAT数学考察的不仅是运算能力,而是逻辑能力和解题策略。
解决方法:重建“GMAT思维”
1.理解题型本质:GMAT数学分为Problem Solving(PS)和Data Sufficiency(DS)两大题型。DS题型不是解答案,而是判断“信息是否足够”,这对习惯解题的人来说是一个思维转变。
2.逻辑优于计算:GMAT不是数学竞赛,计算繁杂往往意味着方法错了。备考时应更注重逻辑分析、排除法、代入验证等技巧的训练。
3.题目精做,而非题海战术:建议刷题要“精而慢”,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:我为什么做错?有没有更快的方法?有哪些干扰项?
二、英文障碍——不是不会算,是看不懂题
尽管GMAT数学考查的是基础数学知识,但所有题目均为英文表述,这对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。
解决方法:专项训练数学英文
1.建立数学英语词汇表:掌握如“integer”(整数)、“consecutive”(连续的)、“divisible by”(能被整除)等核心数学词汇。
2.理解题干逻辑结构:有些题目故意绕弯子,比如条件埋得很深或者叠加多个前提,需要练习抓住关键词、主干句。
3.练习英文理解而非翻译:训练自己在脑中直接“英文理解”,而不是边读边翻译。可以通过读OG、GWD等原题逐步培养英文数学直觉。
三、时间紧张——会做但做不完
GMAT数学共有31题,62分钟,平均每题不到2分钟时间。这种节奏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紧张。
解决方法:分阶段掌握时间管理策略
1.初期阶段:专注于题目理解与技巧掌握,不必计时,先提高正确率。
2.中期阶段:加入时间意识,尝试每题2分钟以内完成,提高速度。
3.冲刺阶段:模拟真实考试,完成整套题目+复盘。找出时间分布不均、卡壳题型。
技巧推荐:
1.遇到极难题目(如图形题或复杂概率题),果断放弃,避免“耗死在难题上”。
2.熟练掌握估算、选项代入、排除法等快速解题技巧。
四、数据充分性题型把握不准
DS题型对于中国考生而言较为陌生,常常被其“不是算出答案而是判断信息是否足够”这一设定搞得晕头转向。
解决方法:建立标准判断流程
1.牢记五个选项的意义(AD/BCE法):A:仅1充分;B:仅2充分;C:1和2共同充分;D:各自充分;E:均不足。
2.训练判断顺序:先看条件1,再看条件2,最后看综合(顺序不能乱,避免因条件“互相依赖”导致误判)。
3.注意条件独立性:DS题目设计的难点往往是隐藏的条件相关性,这需要反复练习、敏感度积累。
五、高分策略:阶段化备考计划
阶段一:基础巩固(1-2周)
目标:补齐知识盲点,掌握数学英语
任务:梳理OG题型 + 做题词汇总结 + DS题型入门
阶段二:技巧强化(2-3周)
目标:提升解题效率与准确率
任务:精做OG、GWD题目,记录错题本,练习时间分配技巧
阶段三:模考冲刺(2-3周)
目标:适应考试节奏,查漏补缺
任务:整套模考(如GMATPrep、曼哈顿模考)+ 精准复盘 + 调整策略
GMAT数学并非靠“会算”就能高分,而是靠“会解题、能判断、懂策略、稳心态”。真正的高分考生,往往不是做得最多的,而是错得最少、思路最清晰、节奏最稳定的。所以,不要低估GMAT数学的难度,也不必对它感到畏惧。只要找到对的方向、方法和节奏,每一个认真准备的你,都有能力拿下Q50甚至满分Q51。
电话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黄浦区汉口路266号申大厦11楼
交通:地铁2、10号线南京东路站3号口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©2023上海澜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5962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782